【晨間小語】納豆

沒有方法的雞湯和白開水差不多,讓我們一起找到方法、看見希望。

大家好,我是顧及然,讓我為你的創業夢助燃!

昨日聊到像水蜜桃一樣的大頭菜,我們再舉個例子,在亞洲,麵食很普遍,也很普通,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故事的材料。

麵條:包含粗細、刀削、麵粉、成份等,都是故事材料的來源。

湯汁:包含原料、配方、熬煮方式、醬汁調製,也都有很多發揮空間。

牛肉:如果是牛肉麵,牛肉的部位、筋肉比例、肉品來源、肉品種類等,也都是探討的空間。

食材:除了牛肉之外,整碗麵還有其它配料與食材,包含產地、健康、有機、加工。

調理:有了材料,條理的方式也是重點,包含川味、清湯、創意、烹煮時間。

人物:負責調理這碗麵的是誰?這個人本身有什麼故事?包含廚師、祖輩、失學、媽媽等。

店面:如果實在沒有上面這些故事材料,那好,我們也可以從店面的地點、外觀、裝潢、餐具上尋找故事材料。

有沒有發現,原來故事素材無所不在,什麼?還是沒頭緒?好吧,我接著說明「這碗牛肉麵的由來故事」~

來,模擬一下,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放在桌上,就在你的面前,冒著熱騰騰的蒸汽,湯面上閃著油亮的蔥花,濃郁湯汁裡若隱若現的白色麵條,在麵與蔥花之間躺著幾片有筋有肉的牛肉片,白色油脂與深褐色筋肉交錯的光澤,讓人垂涎欲滴…

如果你知道這碗麵是店主人為了孝敬父親,特別跑去牛肉麵店學藝,經過三年的磨練,使用非常講究的食材、精心製作而成,會有什麼感覺呢?這碗麵似乎不只是麵了。

所以,製作過程本身就可以是一篇動人的故事,再者,為何想要開牛肉面店?小時候,父親最喜歡去台北總統府後面的桃源街牛肉麵店吃麵,幾乎每週要去報到一次,但隨著年歲漸長,臥床多年的父親再也無法親臨桃源街,故事的主人翁毅然放棄竹科的高薪,在住家旁開了一間與桃源街牛肉麵店口味幾乎一樣的牛肉麵店。

哇,更有故事性了,還有多少種故事發展的可能性呢?太多了,舉例,兒時的記憶、媽媽的味道、愛情初體驗、邂逅的滋味、絕對不能讓步的極致完美故事、代代相傳的精神與信念故事、先進技術、工法、健康的故事等。

無論是哪一種故事,故事的核心一定要與熱情和堅持有關,再舉個例子,日本人非常愛吃納豆,幾乎三餐都可以配著納豆吃,在眾多納豆品牌中,《小金屋食品》的納豆特別受到日本人的喜愛,並不是因為他們家的納豆特別好吃(口味這種東西是因人而異的),而是她背後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~

最有趣的是,《小金屋食品》的創立是源自一對大阪夫妻,因為想製作出「不喜歡納豆的大阪人」都愛吃的納豆而創立的。

《小金屋食品》的納豆之所以廣受歡迎,是因為當初阪神大地震後,往神戶方向的交通中斷,《小金屋食品》創辦人心想:「期待吃到我們家納豆的客人還在等著呢!」便不顧家人的反對,自己駕駛低溫冷藏車,耗時19個小時,長途跋涉,穿過破碎的道路將納豆送到客戶手中,感動了全日本人。

不但如此,後來創辦人罹患癌症臨終前,仍然念念不忘的說:「那個… 我還想起來製做納豆啊…」對納豆的熱情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成為品牌永恆不朽的精神。

上面的例子顯示,食物會因為故事而提味,但不一定要大故事,「小故事+理念」同樣可以打動人心。

以上就是今日的《晨間小語》,如果喜歡,就幫忙轉發出去囉,善知識要傳遞才能產生力量,我們下回再會。